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com.cc,最快更新大楚820最新章节!

    (2019.5.16,去年的今天是一个值得怀念的日子)

    相比晋国军政合一的三军六卿制来说,楚国的君主个人专权制更能体现统一性,在对晋一战的决策中,楚军更早的达成了一致,并就相关事项展开了一系列军事行动。

    楚庄王不清楚晋军对楚态度,派遣少宰到晋营试探军情。

    荀林父亲切的接见了少宰,试探性的询问楚军为何伐郑?少宰摆出一副无奈的表情陈述道:“郑国唯二,‘居晋楚二国之间而从于强令’,我军此番行动的目的也和往常一样,在于教育和安抚郑国,先君也经常这样做,怎么敢得罪贵国呢?您也看到了,我军攻下郑国后即刻退兵,并没有灭国,贵军可以放心离开了。”

    荀林父正顾虑秦国偷袭,毕竟秦桓公也不是省油的灯,也有退兵之意,于是整整衣冠,正要回话,上军将士会抢先附和道:“不仅如此,当初周平王命我们和郑国共同辅佐周王室,并要听从天子号令,现在郑国不遵循天子的命令,我们也是来质问郑国,既然事情得到澄清,我们也不再追究,正打算回国,岂敢劳烦楚国官吏来迎送我们?在此特向楚王的好意表示感谢。”

    楚晋双方一虚一实,不约而同的将出兵的理由归结为郑国的原因,气氛很是友好,士会也再次向荀林父和少宰表明自己主和的决心,少宰见荀林父颔首默笑,心中大致得知晋军意向,拜谢离去。

    少宰离去没多久,先穀便得知情况,认为士会言语献媚,大有迎奉楚国之意,有失晋军霸主脸面,赶忙派遣赵括追上去更正:“士会说法有误,这次晋候派我们来,就是要把你们从郑国赶出去,你们回去好好准备迎战吧。”

    赵括之话说得少宰一愣,然后马上反应过来,得出一个判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晋军内部存在严重分歧。

    从古至今,任何一个国家,改革军队的目的就是建立完备的行军制度,就是为了便于机动、灵活、高度的指挥军队,晋文公设三军的目的在于此,楚庄王建军典五部的目的也在于此。

    我们现在先来简单了解下晋国的军政制度。

    晋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实行军改,设立中、上、下三军,每军各设一名将、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别是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中军将权力最大,为正卿(上卿),中军佐为次卿(亚卿),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四个则是下卿,称为三军六卿。

    六卿对外出战掌握军队,同时对内也管理内政。

    三军将佐早先由曾经跟随晋文公流亡的卿族大臣担任,后来发展为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家氏族(排名分先后)。

    六卿职位并非世袭,一旦有人去世空编,根据才能和次序递补,所以每次六卿的更迭都是晋国内政动荡最为激烈的时候。

    六卿都有自己的封地和军队,每次出征卿大夫以其封地的兵力直接参与作战,所以中军佐先榖没有得到主帅荀林父的命令,仍然可以调动中军属于自己的那部分部队。

    在本次作战前,我们先来看看晋军的三军配置:

    中军:将荀林父,佐先縠,大夫赵括、赵婴齐;

    上军:将士会,佐郤克,大夫巩朔、韩穿;

    下军:将赵朔,佐栾书,大夫荀首、赵同;

    司马:韩厥。

    打仗强调的就是有效指挥,指挥依靠的就是高层决策,决策就是意见的高度统一,晋军配置繁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引发连锁效应,少宰就敏锐的发现,晋军高层的意见不统一,表明晋军一盘散沙,如同草灰,一吹即灭。

    接下来我们看看楚军的军队配置:

    中军:沈尹子桱,楚庄王弟弟;

    左军:子重,楚庄王弟弟;

    右军:子反,楚庄王弟弟;

    令尹:孙叔敖,楚庄王芈姓堂弟。

    议事很简单,很高效,坐下来吃顿饭就能达成一致。一顿不够就两顿。

    为了继续麻痹晋军,楚庄王又派人前去晋军求和,这下让晋军彻底的不加设备,愉快的和楚军定下结盟的日期,高高兴兴的备好船只准备渡河回家。

    在晋军上下都在为不费一兵一卒臣服楚军而兴奋的时候,有一个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个人便是上军将——士会。

    士会,祁姓,士氏,名会,字季,后官拜中军将,史书曰他是一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智者。

    二十多年前(公元前621年),士会和先蔑到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结果在回国途中遇上晋国内乱,导致公子雍在令狐之战中被晋军乱箭射死,无奈只能跟着秦国的军队到了秦国。

    秦国的秦康公很看重士会的才能,渐渐的就将士会视作了自己的心腹。士会也没让秦康公失望,在后来的河曲之战中大败晋军,让赵盾叹曰:“士会在秦,难日至矣,若之何?”遂用计将士会骗回晋国,并委以重任。

    士会留在秦国的一脉后来封为刘氏,被刘邦追为先祖。

    士会回国后也不忘秦国之恩,再促秦晋之好,致两国互不为战二十余年,晋国也抽身出来与楚国一决高下。

    赵盾死后荀林父执政,荀林父能力有限,几经治晋乱仍未得成效,于是启用士会之法,改惩治之法为教服劝化,那些走投无路的盗贼,在晋国无法生存,纷纷逃往邻近的秦国作为栖身之所,这便是晋盗移秦。

    后来士会主动隐退,让位郤克。百年之后,赵武、叔向等追思士会:“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追,不阿而退。”

    欲从之游,十分中肯。

    在材高知深的士会眼里,楚庄王这点小伎俩还瞒不住他的眼睛,于是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独自派遣巩朔、韩穿率领七队伏兵埋伏在敖山之前,以防楚军偷袭上军。

    左等右等,晋军不见楚军前来讲和,倒是等来了楚军的一种礼节——致师。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每当读到两军对峙,大将对决时,一声“谁敢与我大战三百回合”,顿时手心流汗热血沸腾,一种横刀立马的伟岸身形跃入眼帘,长大后才知道小说中那种以斗将决成败的战争场面只是一种修饰手法。

    直到读《左传》时,才发现自己又错了,春秋战争还真有类似单挑的这种打法,用他们的说法叫“致师”。小说中大将独决的打法原型,便是由致师演化而来。

    “致师者,致其必战之志。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焉。”——东汉大儒郑玄。

    致师不仅是春秋时期的一种战争礼节,还是展现武力,鼓舞士气的一种手段,摆明面上说,楚军来挑战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