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杨昭以理服人,让包括赵集这根刺头在内的栋梁们思想达成一致,努力向“无名之士”学习,他才进行议事的下一项,也是今天在学舍开会的重点。
“诸位,不知寡人让诸位寻本家关系,联系过路西域大的行商,寻找白锦一事可有结果?”
杨昭坐在书案处,望向栋梁们,内心带着三分紧张,七分期待。
早在数月前,他就立下了鸿鹄之志,希望推广棉花,以解决隋人们的穿衣取暖问题。但在前数月的调查中,杨昭才发现,原来中原地区,还没有后世常见的棉花作物,有的只是木棉花。
木棉花,顾名思义,长在树上,乃是多年生树生棉,产量自然低下,比不过草生棉,多生长于南方。包括当下隋人的穿衣,依旧广泛使用丝织物,比如麻衣,丝绸,过冬富贵人家也有“羽绒服”。虽说有人将木棉缝做衣服和被褥,却是非常稀少,大多是作为贡品。
甚至于在大隋,还没有出现“棉”这个字,直到《宋书》里面才有记载“棉”。而今以古人所言,木棉被唤作“锦”,《尚书·夏书·禹贡》中就有相关记载:鸟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桔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至于木棉树,则被叫做“古贝”,以《晋书·林邑国传》所书:出古贝,古贝者,树名也。其花成时如鹅毳,抽其绪纺之以作布,与纻布不殊,亦染成五色,织为斑布。一些地方,也将木棉数叫做吉贝,像后世广东番禺的一些农村,就叫这个名字。
为此,杨昭两月前,还专门让寻来在少府工作的云定兴,看看管理皇家库房的少府,有没有古贝布。在得知仅有一块,乃是前些年西南为皇室上缴的贡品后,杨昭就明白,以木棉花的成长,难以大面积推广在,只有放弃这个选项。
唯有棉花才能解决无数隋人百姓的御寒问题,并给大隋纺织业带来深刻变革。杨昭只知道南北朝时期,棉花已经从身毒进入华夏,但他逐渐意识到,盖因这是一种新事物,只怕还处于偏远之所,比如极西的隋属且末等地。毕竟,棉花此物,只等到明初,明太祖朱元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强制让百姓种植,大量推广后,不知解决了多少人的穿衣。
感受到关中越加寒冷的天气,杨昭越发有种紧迫感,既然如此,唯有在边疆之地看看有无他所需的草生棉,若是难以寻找,直接让商队沿着西域商道,往身毒进货。
一个半月前,杨昭借机给栋梁们下发了这个任务,准备一起做成这件“大事”。
这也是自水车之后,杨昭与栋梁们合计的第二件利国利民之事,在杨昭的讲解下,少年们无不认识到其中巨大意义,近些日子来,一应栋梁们用尽浑身解数,说服家中长辈,或是亲眷,寻靠拢各大家户的商贾去寻找棉花。
听杨昭问起,栋梁们当即交头接耳起来。
杨元庆率先起身,先是斜视了一眼后面的赵集,然后向杨昭一礼,如同一只骄傲的小公鸡,大声道:“大王,元庆有奏!”
见杨昭颔首后,杨元庆直着身子,故意将声音放大了几个分贝:“在大王的英明安排下,元庆当日就拿着大王给我的图纸,回到家中,给我祖父看了!
我祖父知道这件事后,特别让我阿爷,还有几个叔父,联系我杨氏门下的商贾,以最快速度,问问看有没有人认识……就在昨日前,终于有了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