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不问我的姐姐,就会失去大义了!”辛宪英的高风亮节,自古以来为人称颂。诗中写道:“为臣食禄当思报,事主临危合尽忠。辛氏宪英曾劝弟,故令千载颂高风。”这不仅仅是对辛宪英个人品德的赞美,更是对忠诚和责任的崇敬。司马懿在胜利后,明智地选择了宽恕。他发布榜文,表示曹爽的门下一律免死,有官职的仍可恢复原职。这一举措使军民各安其业,国家恢复了稳定。而管辂的预言也应验了,何、邓二人的命运验证了他的预言。管辂的才智得到了后人的赞誉,诗云:“传得圣贤真妙诀,平原管辂相通神。鬼幽鬼躁分何邓,未丧先知是死人。”曹芳对司马懿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封他为丞相,并赐九锡。但司马懿谦虚地推辞了这些荣誉。曹芳坚持,于是懿父子三人共同掌管国事。然而,司马懿并没有因此而松懈。他明白,曹爽虽已全族被诛,但夏侯玄仍在雍州等地镇守,他是曹爽的亲族,可能会有所动作。为了防范未然,他下诏召夏侯玄赴洛阳议事。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惊,认为这是司马懿要对他们家族动手的前兆。他决定造反,率领本部三千兵反抗。镇守雍州的刺史郭淮得知夏侯霸造反,立即率兵前来迎战。郭淮痛斥夏侯霸背叛朝廷,而夏侯霸则指责司马懿灭曹爽全族,企图篡位。两人激战数回合,郭淮败走,夏侯霸紧追不舍。然而,在后军的呐喊声中,陈泰引兵杀来,与郭淮两面夹攻,夏侯霸大败,折兵大半。无奈之下,他投奔汉中,向蜀汉后主投降。这个消息传到姜维耳中,他起初不信,派人查证后才让夏侯霸进城。夏侯霸哭诉前因后果,姜维感慨万分,称赞他能匡扶汉室,无愧于古人。在设宴款待夏侯霸时,姜维询问他对司马懿父子的看法。夏侯霸认为司马懿正在图谋篡位,无暇顾及外部事务。但他也提醒姜维,魏国新出了两个年轻人才,若让他们领兵,将是吴、蜀的大患。姜维追问这两人的身份,夏侯霸告诉他是颍川长社的钟会和邓艾。这个故事展现了历史的波澜壮阔和人物的英勇智慧。辛宪英的忠诚和责任感、司马懿的智谋和果断、夏侯霸的义气和勇气、姜维的睿智和远见,都在故事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同时,故事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权力和利益的争夺中,忠诚和正义往往面临严峻的挑战。然而,正是这些品质,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看到人性的光辉。钟繇之子,自幼便显露出不凡的胆识与智慧。当他的父亲带着他和他的哥哥去见文帝时,年仅七岁的他与八岁的哥哥形成鲜明对比。哥哥毓面对文帝的威严,汗流浃背,紧张不安。而他却镇定自若,他的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让文帝对他刮目相看。这便是他,邓艾,一个在幼年时期就展现出与众不同才华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兵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深入研究军事策略,他的才华得到了司马懿和蒋济的赞赏。而另一位天才,钟会,也同样被他的才华所吸引。他们都是曹魏的重要人物,各自在军事和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邓艾虽然口吃,但他的思维敏捷,每一次的回答都充满了机智与幽默。当司马懿戏谑地问他“卿称艾艾有几艾?”他巧妙地回答““凤兮凤兮”,故是一凤。”他的才华与机智让人敬佩。当姜维引夏侯霸至成都,提出北伐中原的计策时,邓艾和钟会也加入了这场讨论。尽管有人持保留意见,认为应该等待时机,但姜维坚信时间不等人,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他深知羌人的心意,计划与他们结盟,从陇上出发,向中原进军。他的决心和勇气感染了后主,得到了他的全力支持。于是,姜维领命出征,同夏侯霸一起前往汉中,筹划起兵。他明白,要想成功,必须首先与羌人建立稳固的联盟。在麹山之下筑城,建立军事据点,为未来的战斗做好准备。他们将在川口集结粮草,按照丞相的旧制,有条不紊地推进北伐的计划。这两位年轻将领,邓艾和钟会,他们的才华和勇气让人叹为观止。他们的决心和行动,将决定曹魏的命运,也将影响整个中原的未来。这场北伐的战役,将成为他们生命中最为辉煌的一页。在那个秋天的八月,蜀汉将领句安和李歆,带领着一万五千名士兵,在麹山前接连筑造了两座城池。句安负责守护东城,而李歆则负责西城。然而,这个消息很快就被雍州刺史郭淮得知。他一方面上报给洛阳,另一方面派遣副将陈泰带领五万大军,与蜀汉军队交战。句安和李歆各自率领一支军队出城迎战,但由于兵力悬殊,他们不得不退回城中。陈泰命令士兵四面围攻,同时切断了他们的汉中粮道,使得句安和李歆陷入困境。此时,郭淮也亲自带兵到达,观察了地势后,他满心欢喜,回到营地与陈泰商量道:“这个城地势高峻,水源一定稀缺。如果他们出城取水,我们切断上游水源,蜀汉的士兵都会渴死。”于是,他们命令士兵挖土截断水源。果然,城中很快陷入了缺水困境。李歆不得不带领士兵出城取水,但雍州军队围攻得十分紧密。尽管他英勇奋战,却无法突围,只得退回城中。句安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于是他与李歆会合,一同出城迎战。经过长时间的激战,他们再次败退回城。士兵们饥渴难耐,句安和李歆商议道:“姜都督的援军至今未到,我们不知是何原因。”李歆决定冒险突围求救,他带领数十名骑兵,强行打开城门,奋力突围。尽管他身负重伤,但终于成功突围,其余士兵却都丧命于乱军之中。当晚,北风呼啸,阴云密布,天降大雪。城内的蜀汉士兵不得不以雪充饥。此时,李歆从重围中突围出来,沿着西山小路行走了两日,终于遇到了姜维的部队。他向姜维报告了麹山的紧急情况。姜维解释说自己因等待羌族部队而未能及时赶到,并表示遗憾。他随后询问夏侯霸有何看法。夏侯霸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如果等待羌族部队到来,麹山的两座城池恐怕已经失守。我料想雍州军队会全力攻打麹山,雍州城必然空虚。将军可以率领部队直取牛头山,抄雍州的后路。这样,郭淮和陈泰必然会回救雍州,麹山的围困自然解除。”姜维听后大喜,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计划,于是立即率领部队前往牛头山。
李歆在混乱中挣脱重围,选择了西山的小径,经过两日的艰难跋涉,他终于撞上了姜维的大军。他立刻下马,趴在地上,向姜维报告说:“麹山的两座城池,都被魏军重重包围,水源断绝,情况万分危急。”姜维听了,沉思片刻,解释道:“我并非故意来迟,而是等羌族的援军,没想到他们还未到达,这才耽误了行程。”随后,他命令手下送李歆回川地休养。姜维转向夏侯霸询问对策:“羌兵未到,魏军已经围困麹山,局势紧迫,将军有何高见?”夏侯霸回答说:“如果羌兵迟迟不来,麹山的两座城池都将沦陷。我猜雍州的魏军主力会全部投入麹山的战斗,那么雍州城肯定会空虚。将军可以趁机引兵直取牛头山,截断雍州的后路。这样,郭淮和陈泰必定会回救雍州,麹山的围攻自然就解了。”姜维听后大喜,称赞道:“此计甚妙!”于是,他立即领兵向牛头山进发。与此同时,陈泰看到李歆逃出了城,他对郭淮说:“李歆肯定会向姜维求援,姜维知道我们的主力都在麹山,他一定会抄近道去牛头山袭击我们的后路。我们应该分兵两路,一路去截断蜀军的粮道,一路去牛头山迎战。”郭淮表示同意,于是他亲自带领一路兵马暗中前往洮水。而陈泰则率领另一路兵马直奔牛头山。当姜维的军队抵达牛头山时,突然前方传来呐喊声,原来魏军已经封锁了去路。姜维亲自上前查看情况,只见陈泰大声喝道:“你竟敢来袭击我们的雍州!我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姜维愤怒至极,挺枪跃马,直取陈泰。两人战了几个回合,陈泰败下阵来,姜维趁机挥兵掩杀。雍州兵退回山头扎营。姜维也在牛头山下扎下营寨。接下来的日子里,姜维每日都派兵挑战,但双方始终难分胜负。夏侯霸对姜维说:“这里不是久留之地。我们连续多日交战却无法取胜,这其实是魏军的诱兵之计,他们肯定还有其他的阴谋。我们应该暂时撤退再作打算。”正在商议时,突然有探子来报郭淮已经率领一路兵马截断了他们的粮道。姜维大惊失色立即命令夏侯霸先行撤退自己亲自断后。陈泰趁机分兵五路追击姜维。姜维独自一人守住五路要冲与魏军展开激战。陈泰则率领兵马登上山头用弓箭和石头猛攻姜维的军队。姜维在箭雨和石弹中奋力抵抗逐渐不支。当他退到洮水边时郭淮率领的魏军又杀了过来。姜维率领残兵与魏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但魏军如铁桶般密集难以突破。经过一番血战姜维折损了大半兵马自己也身受重伤。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杀出重围直奔阳平关而去。然而就在离阳平关不远的地方又有一支魏军杀了过来。为首的大将挥舞着长刀跃马而出正是陈泰。这位男子面容圆润,耳朵宽阔,嘴巴方正而厚实,左眼下长着一颗黑色的瘤,瘤上生长着数十根黑毛。他便是司马懿的长子,骠骑将军司马师。姜维看到他,勃然大怒,喝道:“你这小子,怎敢阻挡我的去路?”他拍马挺枪,直接向司马师冲去。司马师挥刀迎战,两人交锋不过三回合,司马师便被姜维打败。姜维趁机脱身,直奔阳平关。城上的人见是姜维,赶紧开门让他进入。司马师也赶来抢关,但两边早已埋伏好的弓箭手齐发,每箭发射十矢,这正是武侯临终前留下的连弩之法。这一幕使得三军败退,唯有当年留下的十矢传承才能抵挡得住。至于司马师的性命如何,就请看下文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