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投产较晚,员工入职时间短,大伙手里的资金有限。
东哥你还是在集团分红,至于东捷商城,我的想法是几年后上市发行股票,启动上市时,管理层会获得内部股,我保证大家的奋斗会得到回馈。”
陈立东的回答,也打消了其他人的疑虑,这次不参加改制的企业还有很多,陈立东刚才的话意思很明确:不是不改,是时机未到。
这个理由很充分,大家回去后能够跟自家的员工有个交待。
大伙正在兴头的时候,陈立东又开始放炸弹:“这次股改的企业,我也打算在三两年内继续减少集团的持股比例,只保留相对控股权就行了。”
所谓相对控股权,一般就是公司创始人与其他股东达成协议,在事关公司重大决策事项上进行内部协调,表决时保持一致,形成对股份公司的实际控股,大股东联合的小股东有个专用名词:一致行动人。
一半来说,创业方出让股份,肯定是为了吸收投资,减轻大股东的资金风险。
但东华的做法不一样,在大家的眼里,东华这些企业的发展欣欣向荣,财源滚滚,董事会在当前形势下出让股份,绝对属于内部让利。
至于这次没有参与改制的建设公司、货运公司、再生资源公司等,由于不属于制造类企业,员工流动性大,未被列上改制日程,远洋公司还有郝月明和张晓华两位大股东,股改模式需要进一步磋商,航运企业,以船员们出资购买货轮的方式改制更现实。
陈立东最后总结说:“总之,好好干吧,套用一句话,东华不是陈家的、不是董事会几个人的,也是大家的,归根结底是大家的。”
布置好全员持股的事情,陈立东在散会后又安排两件事。
第一是要求罗浩和陈淑芬抓紧回笼资金。
东华急剧扩张的秘诀在哪儿?
内部人明白,绝不是社会上议论纷纷的挖国企墙角。
尽管东华完成了几百项国有资产的收购,整体收购的国有企业多达几十上百家,但在陈立东主导下,只要估值正常没有猫腻,东华肯定不会压价,甚至经常出现溢价收购的情况。
尽管东华有许多国企调过来的干部,但这些人都是干干净净离开了原单位,许多人甚至是被挤兑出来而不是带着嫁妆过来,比那些曾经主政国企、而把国企变为自家企业的人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东华能够急剧膨胀的秘诀就在,它能获得一流的设备,还能赊账。
工业生产有三要素: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机械设备是劳动工具中核心的东西。
自1994年以来,东华系各家工厂加大投入,一座座车间拔地而起,设备从来不是问题。其中一部分设备由东华重工生产,一部分设备从国外引入。
进口设备全部由远东商贸采购,据说大部分产自熊岛,有些由安美森采购。
这些设备已经列入了东华各个公司的固定资产,而这设备投资占据了东华这些年滚动投入的大头,也是主要负债。
一直以来,每年外采设备的钱,只需要支付10%的预付款,按照合同约定,剩下的款项分年度付清,年限不超过5年。
从财报上看,未付清的设备款接近60亿元,今年需要支付20亿元。
而陈立东向罗浩提出要求:“努努力,把欠账一扫净,我准备在资本市场捞一笔快钱。”
罗浩和陈淑芬这才明白,陈立东心急火燎地出让工厂股份,是为了回笼资金。
在这个前提下,就要积极帮助员工购买股份了,这是回笼资金最现实的途径。
为啥要着急把这笔钱收回来呢?
今年是2001年,9月将有一件大事发生。
陈立东记不住杨伟进入太空、翟刚出舱行走是哪年,但是关于9.11的年份还是记得住的。
尽管他重生改变了一些事情,但他确信,不会影响到世界大事发生,该来的还会来。
眼看还有不到半年时间,必须抓紧聚拢资金,玩得好得话,应该能够让财富膨胀一圈。
9月份的事件对经济有啥影响呢?
第一,给世界航空、保险、旅游业带来没顶之灾。
第二,人们恐慌心理加剧,黄金价格抬升。
第三,山姆股市暴跌,大量财富蒸发。
第四,战争风险加大,某些军工企业利好。
其它的,陈立东记不住了。
其实,自去年开始陈立东就已经悄悄布局,一个劲地储备黄金,包括极地矿业出产的黄金、电子垃圾回收的黄金,而且没有出售,一大部分被抵押给了远东银行获得了一笔现金。
现在陈立东的计划是,将产业变现,将现金作为筹码,在山姆股市做空,赚一波快钱后,再将抵给银行的黄金取出来,趁着黄金热销,在高价位卖出去。
所以,陈立东推动了这次重点企业的全员持股,用资产换现金,再通过偿还设备款的名义将资金转移到国外,就是为了准备筹码,确保在9月份那次大事件中获得更大的利润。
总之,一切都是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