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统中原的大周王朝传国三百零六载,终于周废帝之手,之后九州重新陷入四分五裂之中,大大小小约有二三十个国家并存,史称“春秋战国”。
乱世出英雄,雄才伟略的唐太祖李济民横空而出,贫农出身的他酒后斩白蛇而后率三十六骑起义,南征北战三十载,创建了大唐王朝,逐渐一统天下纷争的局面,唯有东北的前韩,西北面的后凉,以及南边的南越,各自凭仗或地利或人和等优势而苟延残喘,不过在大唐铁骑的威慑之下,已经都处于摇摇欲坠的地步。
惜英雄不长命,唐太祖戎马一生,在征战的前半程都是亲自领头冲锋陷阵,虽然多次险象环生却往往在危难关头如有神助化险为夷,但最终还是留下了病根,全身刀伤枪伤箭伤总共二十三处,唐太祖自诩真命天子,没把这些小伤放在眼里,甚至年逾五十依然不顾众朝臣反对决定御驾亲征。
最终,因为南方地区天气的湿润酷热,加上当地蚊蚁毒虫的侵扰,唐太祖驾崩于征讨南越途中的白夷州,霸业成空。
谁也没料到正当壮年的唐太祖会这么快驾崩了,而且病情发作突然,甚至连遗嘱都没来得及立便匆忙离世。不过大唐王朝的继承人人选倒是没有什么悬念,年仅十四岁的皇太子李栩几乎没什么阻碍便继承皇位,年号“承徽”。
之所以说“没有什么阻碍”,那是因为这其中还是有一点小挫折的,因为有些大臣想拥护皇长子李沧上位。李沧乃太祖长子,年富力壮,熟稔弓马,颇有太祖遗风,而且这些大臣不乏存在着捞一笔富贵的想法,毕竟李沧若是当上了皇帝,他们可就有拥护之功,日后荣华富贵不可限量,当然还有一些目光长远的智者是希望李沧能掣肘照天皇后。
唐太祖一生戎马,多半时间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即使坐上大唐王朝的龙椅后依旧东征西讨,大唐后宫虽然没有佳丽三千,但凑个三五百还是可以的,由于他在马背上的时间远远多于在皇宫的时间,所以太祖真正宠幸过的妃嫔,更是寥寥无几,不过三五人而已,陪在他身旁时间最长的,惟有照天皇后赵姬。
当然这也跟唐太祖比较钟情有关,皇后赵姬从太祖起义之时便一直陪伴身旁,当年赵家殷实,而太祖只是一介布衣,所以赵姬当时算是委身下嫁的。太祖之所以能以白身成大业,前期钱粮都还都是要靠老丈人家资助的,太祖也总感觉娶到赵姬是他的福气,俨然把赵姬当成是他的福星,甚至多次与群臣议会之时提及此事。
赵姬虽是女子,却野心不小,气概也不弱于男子,早年跟着唐太祖四处征讨,也曾亲临战阵擂鼓助威,也曾战后为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更曾为唐太祖出谋划策,据说太祖皇帝有好几次战役都在关键时刻无法做出决定,手下谋臣武将分成两派争吵不休无法定夺,最后还是赵姬一言定音,而且最终的结局也证明了她的眼光。
所以太祖对这位皇后,不仅有爱情,感激,甚至还兼带着一些惧怕在内。
大唐王朝建立之后,太祖皇帝不在帝都的时候,大多折子都有赵姬来批复,惟有遇上大事悬而未决之时才会快马加鞭送给太祖皇帝做裁决。因李济民马背上得天子,登基之后依然策马四处征讨,所以得了个“马上天子”的名号;而大唐礼制女子不宜上朝,所以赵姬临朝之时都用珠帘挡住面目,百姓便称其为“垂帘天子”,两人合称大唐“二圣”。
太子李栩便是赵姬所生,而皇长子李沧则是另外一位齐贵妃所生,有了这么位强势的母后,李栩坐上皇位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至于李沧,虽然封了个“秦王”,但在太祖葬礼后的第二天便被迫离开京城,前往封地。
李栩坐上皇位不久,赵姬以皇帝年幼为由,一手把持朝政,没了太祖皇帝的掣肘,赵姬行事便更加无所顾忌天马行空,女人心胸本就狭窄,除了齐贵妃,其余妃嫔统统以太祖皇帝地下寂寞为名拉去陪葬,估计齐贵妃若没有生出秦王李沧,也是要被活埋的份儿。
赵姬这些举动,引起了一些正直大臣的强烈反对,纷纷上书请免,赵姬不顾这些反对之声,依旧我行我素,不久之后,那些上书直谏的正直之臣,不是被降职,就是被流放。赵姬还重用酷吏,开设铁衣卫,用以监听朝内的反对之声,镇压异己势力,一时大唐王朝人心惶惶,朝堂之上朝臣不敢谏言,百姓相见只敢点头而不敢言。
赵姬虽然比较强硬,但终究还是手段的,虽然大唐王朝朝野上下气氛有点沉闷,但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内政国库充盈,百姓起码能吃上安稳饭住上大瓦房,外事上并没有因为太祖皇帝的驾崩而停止扩张,相反还继续开疆扩土,两年之间便一举吞并前韩。
随着皇帝李栩渐渐长大成人,越来越多的朝臣上书要求赵姬还政于皇帝,可赵姬已经对皇位上瘾了,为了把控朝政,她封自己的两个侄子为王,并把京畿周围的武将全部换成了自己的心腹。
赵姬的野心已经是显而易见了,于是有些谄媚之臣便上书请求赵姬顺应天命,登基为皇,赵姬虽然当面予以训斥,但事后不久这些臣子便会得到高升,如此一来,赵姬的野心更是路人皆知。
于是在皇帝李栩及冠之日,“保皇派”和“拥赵派”终于正面交锋了。原本赵姬的两个侄子想趁这个时机发动政变,推倒皇帝李栩,拥立自己的姑姑为古往今来的第一位女皇帝,这样赵姬百年之后他们便可继承皇位,大唐江山的主人也就由姓李改为姓赵。
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拥赵派”的密谋还是泄漏了。“保皇派”的老丞相宋智元紧急联合忠心耿耿的龙骧将军胡艺,由胡艺率领八百禁卫兵清晨包围皇宫,以及赵氏两兄弟的王府,不甘束手就擒的赵氏兄弟当然是奋力抵抗,结果统统死于乱刀之下,赵姬眼瞧大势已去,也就只能无可奈何地交出朝权。
李栩正式接管朝政之后,刚开始还表现得很好,重用宋智元一般老臣,起用那些反对赵姬而遭流放或者在野之人,贬酷吏,解散铁衣卫,大开言路,朝堂江湖风气为之焕然一新。
一年之后,幽禁于冷宫的赵姬郁郁而死,李栩给其风光大葬,合葬于太祖皇帝的太陵。
但渐渐的,李栩的本性就露出来了,若说赵姬在世之时,即使她被黜幽禁起来,可对李栩还是有很大的震撼力,可赵姬一死,李栩也就没了可约束可惧怕之人,也就愈发无法无天起来了,没多少时间,他就远离忠臣,沉溺美色,宠信宦官,亲近佞臣。
首先,李栩受奸臣蛊惑,十一道金牌召回正在围攻南越的征南大将军涂衡,并以“不听君令,专断独权”的罪名直接鸠杀涂衡于荆州长沙郡的云波亭。
须知涂衡一直带兵在外,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李济民就从来不给在外征战的将领以框框架架,而是让他们“见机行事,灵活运用”,赵姬临朝之时也是遵循这一对外作战方针,因此大唐王朝的版图扩张根本就没停下来过。
更何况李栩登基以来就没下过什么指令,何来专断独权?涂衡这一死,立马军心大乱,眼瞧就要攻下南越的都城泡汤了,还被南越军抓住机会一举击溃,兵退两百里,先前攻陷的城池全部双手奉还。
李栩闻此大怒,先把接过涂衡帅印的王道全下狱,接着以“统战不利”的罪名赐死与狱中,然后不顾众大臣死谏,仿效起了他那雄才伟略的父亲,来了场御驾亲征。
倾半国之军力,又拉了十来万壮丁,李栩总算凑足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