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伊斯兰教的瓦哈比派联手,在1811年建立了独立的、由沙特家族统治的瓦哈比王朝。但不幸的是,该王朝寿命短暂,它成立伊始,奥斯曼帝国最高统治者就派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率领大军前去镇压,虽历经七年抗战,还是没能避免灭亡的命运。此外,穆罕默德阿里主政下的埃及还在1819-1823年间入侵苏丹,使苏丹落入埃及的控制之下。这时埃及还曾对叙利亚进行过征伐。
到18、19世纪的时候,英法俄等欧洲大国已经在对外扩张或殖民的道路上行走多时,日渐衰微的奥斯曼帝国成为它们的新目标。作为奥斯曼帝国的领地,阿拉伯区域自然也就难逃厄运。1798年,法国拿破仑统帅大军攻打埃及,但是由于埃及人民的反抗和英国的牵制,法国占领军在埃及停留的时间并不长,到19世纪初就被迫撤离了。
19世纪中后期,由于苏伊士运河的开凿和其他重大项目的上马,埃及的财政重负日甚一日。为了缓解这一窘况,埃及统治者不得不以苛刻的条件向欧洲借款和出售苏伊士运河股份,但最终还是遭遇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欧洲债权国特别是英法,趁机于19世纪70年代末控制了埃及国家的管理。埃及也从1882年起处在英国的军事占领之下,并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当然,先前埃及控制的苏丹等阿拉伯区域的实际主导权也转入了殖民者之手。
19世纪遭到英国军事占领的还有阿拉伯半岛南端的也门部分地区,这造成了也门的南北分裂。与此同时,北非其他阿拉伯区域,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等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或保护地,利比亚则成为意大利的保护地。至于西亚的阿拉伯区域,英国在伊拉克和波斯湾沿岸、法国在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影响力日益提升。简而言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大部分的阿拉伯区域不得不承受来自奥斯曼帝国和西欧大国的双重压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给阿拉伯人带来一丝曙光。战争爆发后,阿拉伯人名义上的统治者奥斯曼帝国站在德国一边对抗协约国,英法对阿拉伯人的离心倾向心知肚明,于是它们就鼓动阿拉伯人发动反抗奥斯曼帝国的民族大起义。
每一次起义的爆发都必然有它的火源与导火线,阿拉伯大起义自然也不例外,这两项要素构成了阿拉伯大起义背景。十九世纪结束前及二十世纪开始的一段时间,当地掀起了一阵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的风潮,它赞颂阿拉伯民族的语言与文字文学,让阿拉伯的人民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充满爱与认同感。它所诉求是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统一,希望能够真正建立一个完整的阿拉伯国家。那里的人民受到泛阿拉伯主义这股风潮的影响,渴望能够有一个拥有着共同语言、共同文化遗产和共同宗教信仰的国家,反对外来侵略从而达到民族独立。这种思想为这次大起义提供了思想准备以及组织准备,是燃起这次起义的火源。
现在,阿拉伯大起义已经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及充足的内部因素,现在欠缺的就是一个率先揭竿而起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正如同法国大革命呼唤着拿破仑一样,现在的阿拉伯也正在寻求一个带头反抗的人,这个人就是谢里夫侯赛因。
谢里夫侯赛因是年麦加的埃米尔与谢里夫,哈希姆家族第38代族长。他领导发动了阿拉伯大起义,是原奥斯曼帝国境内阿拉伯民族反抗土耳其人统治的民族解放斗争。侯赛因系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属哈希姆家族。1908年被奥斯曼帝国苏丹任命为汉志(一译希贾兹)总督和麦加谢里夫。侯赛因对汉志受制于奥斯曼帝国早就心怀不满,希望摆脱其统治,在阿拉伯半岛和“肥沃新月”地带建立一个由他统治的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他一就任汉志总督,便禁止青年土耳其党人干涉他的政务。1914年春,奥斯曼苏丹取消了侯赛因享有的一些特权,并秘密派人对其监视,这更增强了他摆脱土耳其控制的决心。
就这样,英法等协约国想着在阿拉伯地区给奥斯曼帝国找点麻烦,而谢里夫侯赛因也正好想摆脱自己头顶上的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自己做老大,两者现在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