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com.cc,最快更新行者玄奘最新章节!

    不知不觉,玄奘已在凉州呆了三天,除拜谒罗什塔外,还应安圄寺僧众的邀请讲经说法,同时预备干粮马麦,为下一段行程作准备。

    这样到了第四天清晨,一切都准备好了,玄奘背起行囊,再一次来到罗什塔前,深深顶礼道:“大师历尽千难万险向东弘法,为中土众生带来佛音,弟子心中感佩万分。奈何弟子福薄业重,未能与师同代,亲睹大师风采,心中常以为憾,只盼有朝一日能到大师的舍利塔前参拜。今日得偿此愿,也算与师有缘。弟子意欲西行求法,亦当以大师为表率,无论遇到什么阻碍都能精进向前,方不负此缘。”

    敬拜一番后,他站起身,将背上的竹箧向上托了托,便又继续西行了。

    清晨的凉州城郊,雾气蒸腾,远处,那些高大的山脉有如悬浮于空中,找不到支撑点,一如此时的中原佛界……

    玄奘轻轻摇了摇头,摆脱了这些幻象,让信心和毅力支撑着自己走下去。

    然而他与凉州的缘分显然还没有完,这一点,当他看到那扑面而来的滚滚沙尘,以及在尘土中飞驰而至的那支全副武装的骑兵队伍时,便已经知道了。

    凉州都督李大亮的书案上摆放着这样一份文告:

    “有僧自长安来,欲向西国,不知何意。”

    提供消息的是一个商人,曾在安圄寺内听经,也不知他从哪里得知,这位来自长安的讲经师意欲西行,便向大都督告了密。

    其实李大亮早就注意到这个从长安来的和尚了。大唐军队在边关集结,对突厥的战争一触即发。作为凉州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李大亮除了要做好物资集结、百姓安置等具体事务外,更重要的工作便是情报搜集、缉拿奸细、盘查出入。可以说,从玄奘到达凉州的第一天起,便自然而然地被李大亮列入了调查范围。

    “这和尚名叫玄奘,虽然年纪不大,在两京地区也算是赫赫有名的了,”手下的探子向他报告说,“去年京城举行的僧道大辩论中,他独自一人连胜六场,震动京师!圣上曾亲自下诏,要他担任皇家寺院庄严寺的住持,竟被他拒绝。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此事又不了了之。”

    “嗯,”李大亮闭着眼睛点了点头,心中却想,一个来自帝京的名僧,又如此年轻,也算前途无量了。却甘愿抛弃荣华富贵跑到这又干又冷的西北地区,岂不是邪门的很?

    莫非——凉州都督的脑子迅速转了个弯,这和尚在京城闯了祸而不得不逃亡?抑或是又有什么别的企图?

    想到这里,李大亮睁开眼睛,对探子道:“再探!把这和尚在凉州的行踪搞清楚了。”

    对于边关这些训练有素的探子来说,搞清楚一个僧人的行踪一点儿也不难。第二天,更多的消息源源不绝地传到凉州大都督耳中——

    “大人!这和尚果然是私离长安的,没有过所!”

    “这两天他在安圄寺里挂单,讲经说法,听的人多极了,比慧威法师讲经时还多。”

    “听安圄寺的僧人们说,这和尚很有几分道行,晚上不睡觉,在罗什塔前彻夜打坐,已经坐了好几夜了。”

    “属下想,他可能要违禁出关,也可能只是游方到了这里。”

    “游方?”李大亮抬了下眼睛,忍不住轻哼出声,“亏你想得出来!长安是什么地方?这里又是什么地方?只听说这里的和尚拼命往长安洛阳那种繁华地带游方,没听说还有反着来的!他是个和尚,又不是商人,跑到咱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来干什么?”

    其实凉州实在不能算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恰恰相反,这里是河西地区最繁华富庶的城市了。可是再繁华再富庶,能比得上中原,比得上长安吗?

    邪乎到家必有鬼,搞不好就是个奸细!

    李大亮眼下要做的,就是一丝不苟地执行朝廷的“禁边令”,不放走一个可疑的人。

    第三天,有人来报:“那个长安来的玄奘和尚已经离开凉州,往西去了。”

    李大亮猛地站了起来:“把他给我追回来!”

    现在,这个古怪的和尚就坐在凉州都督的面前。

    他比李大亮想象的还要年轻,身材纤细单薄,目光纯净如水,与李大都督对视着,既没有一丝一毫的畏惧神情,也不存一点一滴的对抗之意。

    这就是那个在京师僧道大辩论中连胜六场的玄奘法师?这就是那个一到凉州就引起满城震动的讲经高僧?在此之前,李大亮自信已将此人的底细摸得透熟,可是现在,却又觉得有些摸不透拿不准了。

    只有一点,可以让戎马一生的李大亮瞬间得出结论:这个僧人绝对不是细作!

    为什么这么肯定?李大亮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他只是坚定地认为,那些作奸犯科、心怀鬼胎的人,绝没有玄奘身上这种让人感到宁静的力量。

    两人默然对坐,俱是一言不发。

    让整个房间处于一种寂静的压抑状态下,这是李大亮对付那些桀傲不训的家伙时最喜欢使用的手段,他一向屡试不爽。

    然而这一次他却失算了,眼前的僧侣只是端端正正地坐着,眉目低垂,显得恭敬而又谦卑,看上去一点儿都不急,比他还不急。

    沉吟片刻,李大亮终于还是先开了口,声音倒还平和:“法师到凉州有多久了?”

    “三天。”玄奘恭敬地回答。

    看着对方温和睿智的双眸,凉州都督竟有了一种不知该如何处置才好的感觉。

    “从长安来的?”还是明知故问。

    “是。”语气依然很恭敬很平和。

    “京都长安,那可是很多人都梦想去的地方啊,”李大亮略带几分萧索地感慨着,“法师舍弃京师繁华之地,屈身来到这边防僻地,不知所为何来?”

    “贫僧想要西行,”玄奘毫不隐瞒地回答,“去婆罗门国求法取经,学习佛法真义。路过凉州,在此预备川资,耽搁了几日。”

    果然是要出关的!李大亮不禁咧嘴笑了笑:“法师的志向倒是不小,只是现在朝廷有令,不许任何人出关。不知法师从长安出来时,可有朝廷批文?”

    玄奘摇摇头,明亮的眼睛不由自主地黯淡下来,流露出几分遗憾和悲凉。

    “本官就知道没有,”李大亮道,“如今边关局势紧张,朝廷明令,任何人都不得出关。法师你难道不知道吗?”

    “玄奘知道。玄奘曾向朝廷递表申请出关,怎奈未获批文。”僧人说到这里,不觉叹了口气。

    “所以法师竟敢冒越宪章,私自出关?”李大亮提高了语气问。

    玄奘双眸低垂,没有说话。

    就在这时,伴随着一声尖锐的鹰哨,一道闪电般的黑影从窗外疾速飞来,落在李大亮的胳膊上。

    原来是一只鹞鹰。

    李大亮微笑着,抚了抚这只鹰,像哄小孩子似的说:“急了吗?再等一会儿吧,等会儿我就带你出去。”

    接着,这位喜欢玩鹰的凉州都督再次将鹰一般的目光转向了玄奘,默默盯住他的眼睛。

    这是他从驯鹰中得到的启示,作为一个地方长官,他经常用这种方式直视对方。

    但是这一次,他没有从对方的眼睛里读到乞求和畏惧,只看到了几分难言的萧索。

    不知怎的,对于这个文弱而又执著的僧人,李大亮倒有几分同情了,加上他急于出去放鹰,口气自然而然地缓和下来:“法师乃是京城的大德高僧,人人钦敬,何必为了一个虚无漂渺的想法以身犯险呢?依本官之见,法师还请回转,尽快回长安去吧。”

    “都督,玄奘只是一个出家人……”玄奘抬起双目,还想努力挽救他的西行计划,却被李大亮挥手打断了:

    “不必多说了,本官身为凉州都督,职责所在,无论如何都不能放你出境!”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变得严厉冷峻起来,低沉地补充了一句:“若再不回转,可休怪本官无礼了。”

    玄奘不再说什么,只是在心里轻叹一声,合掌道:“如此,玄奘告辞了。”

    说罢默默退下。

    从都督府出来,空中竟飘起了小雨,这在凉州是不多见的。

    整个天空阴气沉沉,又湿又冷。那些铁块般的乌云,同四周的山脉连接在一起,像铁笼一样将这座城市团团围住,也将他的心锁紧了。

    玄奘独自漫步在这雨中泥泞的街道,他没有打伞,任这瑟瑟的风,蒙蒙的雨,挟带着透骨的寒气,扑到他的脸上、身上,令他浑身上下都有一种被冻结了的冰冷。

    不过,他的头脑倒也因此而清醒了许多。

    佛陀说过,不论成功的,不成功的,都是一种境界,一种苦修。何况这个目标,是少年时就深植在他心中的,如今的阻碍,只不过是佛陀对自己决心和信念的一次考验而已。他深信,只要坚持,佛陀一定会保佑自己。

    眼下,没有“过所”的他,只有先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暂且住下,慢慢想办法。

    安圄寺显然是不能再去了,他只得来到城西的清应寺挂单。

    玄奘早就听说,清应寺住持慧威法师乃是河西名僧,长期在凉州传法,在僧俗两界都有着极高的威望,因此挂单不久,便将自己欲往天竺求法之事说了,顺便打听一下最近有没有商队要出关。

    他的想法很简单,若能像当年出蜀时那样,跟随一支商队一起上路,定会安全许多。

    “最近这段时间是不会有商队出关的,”慧威法师道,“大唐皇帝发了禁边令,李都督守得又紧,已经有好几个申请过所的商队被驳回了。”

    说到这里,他有些奇怪地看着玄奘:“朝廷这个时候居然肯发给法师过所,想来对法师西行之事颇为看重。只是道路如此遥远艰险,怎么就法师一个人,连个同伴都没有呢?”

    玄奘苦笑:“我没有过所,怎么会有同伴?”

    “你说什么?”慧威法师吃惊地睁大了眼睛,沉声问道。

    “我没有过所,”玄奘又说了一遍,语气依然很平静,“我准备悄悄潜出去。”

    慧威法师自打见了玄奘,便深深地为这个关中僧人的博学多闻而倾倒,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位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年轻法师竟然打算冒越宪章,私自出关!一时间竟被他这疯狂的想法弄得说不出话来。

    对于慧威法师的反应,玄奘一点儿也不感到奇怪。自出长安以来,一路上,他见过太多这样的反应了。

    沉默许久,慧威法师才轻咳一声,苦笑道:“法师不避辛劳,欲往佛国求取正法,固然可钦可敬。但圣上严令,若不遵从,只怕……”

    玄奘淡淡一笑:“我知道,隋炀误国,诸侯大乱,突厥趁机南侵,弄得民不聊生。如今好容易统一全国,建立大唐,却又兄弟不和,虽说最终圣上登得大宝,但毕竟是弑兄屠弟,谋父逼位,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想要天下归心,谈何容易?”

    “法师你说什么?!”慧威法师大吃一惊,眼睛不由自主地朝两旁望去。

    玄奘丝毫不理会这位老法师脸上的表情,自顾自地讲下去:“但多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早对战争厌倦非常,若是再有什么将领暗中作乱,挑起祸乱,岂不是又要轮到百姓遭殃么?”

    慧威法师略略松了口气,心想,虽说你也算是个高僧,可到底还是年轻啊,说话竟是这般不知轻重!

    玄奘并不在意慧威法师想什么,继续说道:“玄奘身为一名唐人,虽不在朝堂,不谋国事,但总可以尽一己之力,为百姓谋一丝皈依,谋一份安宁。”

    说到这里,他轻叹一声:“只可惜圣上忙于弹压各地可能爆发的叛乱,忙于处理突厥入侵的危机,又怎有工夫想到日后之事?”

    “是啊,”慧威法师也跟着叹息,“法师既然知道,又何必……”

    “但无论如何,玄奘都不会放弃的,”年轻的法师抬起头来,坚决地说道,“圣上如今是无法理解,但相信终有一日,他会理解我的。退一步说,就算一直不能理解,又有什么?玄奘做此事,不为自身,不为圣上,乃是为了天下苍生。就算是刀剑加身,也义无返顾。”

    慧威法师深吸一口气,苦笑道:“西行求法,谈何容易!法师可知自东晋法显大师之后,欲往天竺求法者已逾百人?”

    “玄奘知道。”

    “那么法师可知,他们之中无一人活着回来?”

    玄奘抬起头,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玄奘知道。”

    慧威法师被这无所畏惧的目光所打动,不知怎的,竟想起了自己的青年时代,心中既钦佩,又有几分伤感。

    “老衲近些年来一直在河西地区修行弘法。以前,这里往来商侣众多,老衲除讲经说法外,更多的便是为那些葬身大漠的施主做法事。唉,这么些年过去,不知有多少人死在这条路上,他们还都是持有过所的……”

    他伤感的目光显得既遥远又深邃,仿佛已经越过寺院的围墙,飞到了茫茫大漠:“就说那莫贺延碛,即使是当地经常行走于沙漠的驼队也不会轻易从中穿越,因为那里既没有水,也没有草,除了绵延数百里的石头和沙子以外,什么都没有……”

    “但玄奘知道,也有成功的。昔日法显、智严诸大德,不也都是出家人吗?他们能够西行求法,导利群生,玄奘又有何惧哉?”

    慧威法师摇头叹道:“法师有所不知,如今的丝路不比从前了。”

    “有何不同?”玄奘道,“法显前辈出发之时,莫贺延碛早已存在。今日之大漠,也是当年前辈所履之地!”

    望着这个年轻人灼热的目光,慧威法师缓缓问道:“法师自幼生长于中原,大概从未到过西域吧?”

    “是。”玄奘老老实实地回答。

    “那怎么就敢独自上路啊?”慧威法师只觉得不可思议,“有一件事情你大概不知,其实西行未必非走莫贺延碛不可的。”

    “怎么,还有别的路线么?”玄奘既惊喜又惊讶。

    “有是有,但法师是走不了的,”慧威法师叹道,“玉门关外,便是突厥人的世界。他们控制着西域诸国,从关外的伊吾、高昌起,一直到‘昭武九姓’,都受他们的节制。突厥各部也时有争斗,战败者沦为盗匪,四处抄掠。听说那些突厥骑兵自小便长在马背上,性子既凶狠又残忍。这些年来,丝路商侣越来越少,大半是因为他们的缘故。”

    “但是商侣并没有因此断绝啊。”玄奘道。

    “那也快了,”慧威法师道,“以前之所以没完全断绝,全因为靠着莫贺延碛南部边缘,从瓜州到伊吾之间还有一条官道,那里虽然也是戈壁流沙,却有水草,远不似莫贺延碛那般死寂。持有中原过所的商人们都从那条官道上走,可以得到中原军队的庇护。当初西域各国使臣进出中原,走的也都是这条路。”

    玄奘听明白了:“如今,朝廷颁布了禁边令,这条官道是不能走的了?”

    “不错,”慧威法师道,“况且法师没有过所,更不能走那条道。”

    玄奘不再说什么,他本就对那条“官道”不抱希望。北有突厥骑兵,南有大唐官兵,对他这样一个私自出关的求法僧来说,除了莫贺延碛,再无第二条道可走。

    慧威法师接着说道:“即使走官道,商侣们也都是成群结队,并且雇有向导引路,镖师保护。否则稍不留神,就可能被那看不见的妖兽引入歧途。莫说是商人,便是当年的法显大师,也是十七八人一起上路,最终到达天竺时,只剩下了他一个……”

    玄奘依旧默然无语。

    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抬起头来,墨黑的双眸一如既往的明亮:“多谢大师点化。大师说的这些,玄奘都已明白。但玄奘出发时,曾在佛前立下重誓,此行不至天竺,绝不东归一步。”

    慧威法师知道无法再劝,转念又想,反正李都督执行“禁边令”甚是严厉,你想走也得走得掉才行啊,自己又何必虚耗口舌再多说什么?

    这样一想,就觉得自己有些多事,干脆转移了话题:“法师前些日子在安圄寺讲经,有幸听闻的僧侣居士们无不交口称赞。只可惜时间太短,清应寺僧众得知此消息时,法会已经结束了。未能亲聆开示,终是抱憾。如今听说法师来本寺挂单,合寺僧众无不欢喜,都盼着能够亲聆法音。法师您看——”

    玄奘犹豫了一下,毕竟李大都督是命他立即返回长安的,自己继续呆在凉州已经是违命了,再讲经……

    可是佛门弟子宣扬佛法也是天经地义,何况清应寺在这种情况下收留自己,这份恩德着实难以为报……

    略一思忖,玄奘终于合掌道:“大师太客气了,清应寺与玄奘有缘,玄奘虽不才,亦愿与这里的同修们共同切磋佛法,以结法缘。”

    慧威法师见他答应,欣喜万分,当即叫弟子们去安排讲经事宜。

    讲座设在清应寺的大殿里,原本是要设在殿外宽敞之处的,但细细的雨丝仍然下个不停。一位居士告诉玄奘,凉州这地方就是这样,要么不下雨,一旦下起来,只怕要好几天才能停住。

    殿外是冰冷的雨丝,殿内却是热情如火的听经者。在很多人的眼里,端坐讲坛上的玄奘真的就像是一尊佛,他清晰雄辩的口才,庄严肃穆的气度,给听经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快,他的名字便不胫而走——

    第一天,来听经的都是清应寺及周边寺院的僧侣居士,大约百余人;

    第二天,有更多的官绅百姓、西域客商慕名前来,大殿内坐不下那么多人,很多人便冒雨在殿外听讲;

    第三天雨停了,讲坛搬到了殿外,此时听经者已逾千人,即使是山门外也挤得水泄不通。

    ……

    玄奘这次既然决定在凉州多住些日子,便一改往日只讲一章一节的随缘说法,采取了长卷经文系列讲座的形式。他口才本就绝佳,对佛经的领悟又深,剖析佛理条理清晰,简明易懂,且又善于用世俗的语言来讲解出世的佛法,使得听者为之倾倒,一时盛况空前。

    凉州以天凉早寒而得名,南阻雪山,形胜险峻,家家户户房屋如垒。玄奘到达凉州时,这里已是天寒地冻,一场秋雨过后,更是寒风侵骨。

    尽管如此,众人听经的热情却是丝毫不减。人们裹着一切能够御寒的衣物,专注地听经。每日讲席完毕时纷纷向法师献上金银、马匹和毛毡,以表敬意。

    对于这些布施,玄奘留下了一些作为盘缠,其余的全都捐给了清应寺,以做寺中慈善之金。

    就这样,玄奘在凉州又滞留了一个多月,每日里除了讲经说法,便是到各个寺院、石窟礼佛拜师。

    他碰到了一些来自天竺、中亚以及西域各国的僧人,便利用这段时间,跟随这些外国僧人学习各国语言,顺带着打听一下他们国家的情况和出关事宜。

    这期间,他又收到不少其他寺院要他讲经说法的邀请,先是白塔寺力邀,盛情难却之下到那里住了四日。接着,又有更多的寺院前来邀请……

    对于困在凉州的玄奘来说,出名绝不是什么好事,麻烦很快便再次找上门来——

    “凉州大都督有请法师!”

    “法师现在可是凉州城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啊。”李大亮一见玄奘,就不冷不热地说道。上次见着的那只鹰,还傲然地站在他的手臂上。

    “不敢,”玄奘合掌,语气谦卑地说道,“贫僧只是顺着因缘,与凉州道俗结个法缘罢了。”

    “好个结法缘!”李大亮脸色铁青,“就连本官的下属,也都尽被你结了缘了!”

    玄奘不明白此话何意,因此默然不语。

    李大亮瞪着眼前的僧人,冷冷地说道:“本官念在你是京师名僧的份上,不愿与佛祖为难,因而好言好语劝请法师回转长安。如今已过去一个多月,法师居然还滞留在凉州,难道当真是有恃无恐,不把我这个大都督放在眼里了么?”

    他越说越生气,讲到此处,已是声色俱厉。

    “大人不必动怒,”玄奘合掌平静地说道,“明日一早,玄奘便离开凉州。”

    他不愿打妄语,因此只说离开凉州,并未说明离开后往哪里去。

    好在凉州都督只当他害怕了,丝毫没有想到这个文质彬彬的僧人竟敢公然抗命,自然也便没有注意他的话中留话。

    说实在的,要不是这段时间军务实在太过繁忙,他早就派人将这和尚强行送回长安了。

    有一回,他曾提起此事,一个下属劝他道:“都督何必为一个僧人烦恼?只要他不继续往西,就让他呆在凉州修行布道也没什么不好啊。”

    “是啊,大都督,”旁边的人赶紧附和道,“想去长安的人多得是,都督又何必耗费兵力,硬要将这个古怪的和尚送回去呢?”

    李大亮初时觉得有理,便又不去在意了。

    直到有一天放鹰归来,他无意中见到自己那几个属下在同西域客商搭话:

    “这位大叔,你可知玄奘法师今日在哪里讲经?”

    “在大云寺!”那商人答道,“要去得趁早,晚了可就没位置了!”

    李大亮大怒,我说你们几个为何要替那和尚说话呢,原来是为了去各个寺院追听他讲经啊,这还了得!

    他却不知,那些滞留凉州的西域商人回到自己的国家后,纷纷在本国君王面前称赞玄奘的博学多才、满腹经文。以至于玄奘尚未出关,西域各国的君王和僧侣们,就已经开始洒扫街道,望眼欲穿地盼着这位大唐高僧能到他们那里去讲经说法了。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李大亮至少已经意识到,坐在他面前的是个很麻烦的和尚,绝没有看起来那么文弱绵软。

    “明日立即回长安去!”他冷冷地说道,“若再让本官见到你,可就不会这么客气了!”

    玄奘当然不能答应对方回长安,只是默然合掌道:“如此,玄奘告辞了。”

    一回到清应寺,玄奘便开始收拾行囊。

    其实也没什么可收拾的,游方僧人,能有多少东西?一个经箧便是他的全部了。

    他的心中是有些不安的,继续留在凉州显然不可能,但是前方的道路渺渺茫茫,凶险莫测,又该如何走呢?

    这时慧威法师施施然走了进来。

    “法师这是要走了吗?”他问。

    “正是,”玄奘合掌道,“大师来得正好,这段日子多有滋扰,玄奘感激不尽,正要前去拜辞。”

    慧威法师目光灼灼地盯住了他:“法师此番离开凉州,是要往东还是要往西?”

    玄奘迟疑了一下,终究还是不愿打妄语,轻轻说道:“往西。”

    慧威法师心中暗叹,口中却说道:“可是李大都督已经下了严令,责令法师东归。法师如何还能继续往西?”

    玄奘小声说道:“只能……冒险一试了。”

    “冒险一试?”慧威法师笑了笑,慢慢走到他的面前,“法师这段日子住在清应寺里,此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这一走了之,日后大都督追问起来,老僧如何作答?”

    玄奘心中一凛,不错!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怎能连累慧威法师和清应寺的僧众?

    思忖良久,他实在无法可想,只能说:“玄奘无意让大师为难。今日晚些时候,我将从西门出城。大师可以这样告诉李都督。”

    一阵沉默,一老一少两个僧侣就这样静静地对视着。

    慧威法师突然笑了,语气似乎轻松了许多:“何须老衲去禀告李都督?法师现在就可以跟老衲走。”

    说罢,衣袂轻扬,很潇洒地朝门外走去。

    玄奘傻眼了,一时感觉到浑身冰冷。

    难道我的西行之旅,就要止步于此了吗?

    这时,慧威法师已经走到门前,回头望了玄奘一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