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马友友看了沈隆一眼,对那些不速之客说道,“诸位的心情我很理解,不过这里是后台,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我们出去聊可以吗?”
“抱歉,我们实在是太激动了!”这些人也知道后台的规矩,见马友友答应就赶紧安静下来,和马友友、沈隆、郭燕一起到了外面。
一到外面,照相机的闪光灯就不断亮起,好几只话筒同时抵了过来,马友友不得不再次劝阻他们,将他们带到休息室中,开始了正式的交流。
“YO-YO,能给我们介绍下这两位朋友么?还有,你是怎么想到演奏这种和你以前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的?”《纽约时报》的记者问到。
“好的,我给大家介绍下,这两位是来自中国的音乐家,王起明先生和他的太太郭燕女士,他们此前在中国的交响乐团,三个月前刚来美国;王先生是一名优秀的作曲家,我在林肯艺术中心外面听到了他们的曲子,马上就被这种独特的演奏技法和旋律吸引了……”马友友说起了和沈隆相识的经过,把他和郭燕好生夸赞了一番。
“王先生,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会来美国么?以及,你是怎么创作出这两首曲子的?”记者们马上将目标对准了沈隆和郭燕。
郭燕有些紧张,她此前还从未感受过类似的场景,沈隆却是一脸的淡定,西方的记者我见得多了,当年在美国当教父的时候,率领中国队勇夺世界杯的时候,场面可是比这大多了,我依旧是谈笑风生,这点场面算得了啥?才几个记者?
“我从小生活在中国的京城,深受本土音乐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而在音乐学院的学习,又让我掌握了西方音乐文化的精髓;这种中西音乐文化结合的背景,为我提供了不断打破各种界限,进行多元文化创作的可能和基础,所以才有了这首曲子。”
“至于为什么来美国?为什么来纽约?原因很简单,因为纽约是西方音乐艺术的中心,作为一名音乐人,当然要来这里看一看,感受正统的西方音乐文化。”沈隆侃侃而谈,既解释了自己创作这首曲子的原因,又把美国吹捧了一番。
一名外国音乐家将纽约成为西方音乐艺术的中心,这个回答让记者们很是高兴,尽管他们都觉得,柏林、维也纳还有莫斯科的音乐底蕴或许比纽约还要深厚,可他们都是美国人,当然会偏向自己的国家。
“我的梦想是让音乐成为无国界、跨艺术的领域……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是我创作这些曲子的根源……”沈隆借用了谭盾在获得奥斯卡奖时候的演讲来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
“王先生,能给我们说说你们穿的演出服么?它们看起来非常漂亮、非常迷人。”那名服装设计师也挤进来问道。
“这是源于中国唐代的古典服饰,因为这首曲子叫《丝绸之路》,而丝绸之路又是汉唐时期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